欢迎访问兆丰光电官网——创新智造,照亮健康人生!
2022-11-11

监护仪天天用,出现这些问题知道怎么解决吗?

为什么无创血压监测袖带会持续加压?

1. 监控仪器出现故障;

2. 袖带和管道漏气,压力不能上升,所以压力继续增加。

补充回答:

1. 若患者收缩压低于 50 到 60 毫米汞柱或收缩压高于 250 毫米汞柱,超出监测器血压监测范围,可能会持续加压和呼吸。

2. 自动血压测量间隔设置错误,如自动血压测量设置间隔一分钟。

3. 患者心率异常或因袖带不当而无法识别出血压值,因仪器无法测量而自动反复测量。

二、有心电监护,做心电图有什么意义?

心电图有四个主要功能:

1. 识别心律失常。

2. 心肌梗死的诊断。

3. 辅助房间肥大诊断。

4. 能提示一些电解质紊乱。

心电图监测是一个虚拟电极,通常我只有三个双极导向连接。可以识别一些心律失常,但其他心电图太差了。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心电图监测是告诉医务患者的状态,而心电图可以记录下来。可以防止不必要的事情 ** 。

这些标志在心电监压袖带上的这些标志是什么?

红五角星的标志表示安全气囊的中点。绑扎袖带时,应将与四肢相对应的肱动脉(在无名指向上延长线)。新生儿安全气囊的中点与导气管重叠,因此没有其他标志。

袖带的气囊必须覆盖臂围 80% 以上,否则测量结果不准确。蓝色圆圈的标志是袖带绑定时的最大和最小位置(儿童袖带的范围在反面)。当袖带绑在手臂周围时,如果印有 INDEX LINE 白边没有达到最小标志,说明所用袖带太大,如果超过最大标志,应该是袖带太小。下图显示了袖带缠绕:

四、为什么电子血压计袖带捆绑松紧度要求 1 指水银血压计袖带捆绑松紧度 1~2 指?

1. 水银血压计的袖带气囊不同于监测器无创血压计袖带中使用的气囊。前者是橡胶,后者是橡胶 PVC,前者的伸缩性和抗压性都比后者强。

2. 水银血压计的测量过程是听诊器在血流被袖带压力不完全阻断时听到大动脉发出的柯氏声。监测器无创血压的测量过程是,当血流被袖带压力完全阻断时,传感器捕捉到气囊中气体振幅的变化。

因此,在测量心电监测无创血压时,袖带束比水银血压计略紧。

五、听诊器听诊患者的心率 100 次/分,但心电监护仪显示为 80 次/分?

1. 先检查电极片贴是否合适,再检查导线是否损坏。

2. 如果以上没有问题,请注意心率源设置是否为 ECG(下图),否则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如果心电显示心率和听诊心率仍然相差 5 次/分(心律失常患者除外),可尝试监护仪的心率校准功能,如仍有较大偏差,则需要设备科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六、电极片贴得当,为什么呼吸次数总是出不来?

这个问题通常发生在早期版本的心电图监护仪中。如果患者连接 3 个导联,但 ECG 选择设置导联连接项 5 监护仪上的呼吸数字可能无法显示,反之亦然。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心电监护仪大多具有导联连接自动识别功能,一般不需要单独设置。

七、连接电极片的纽扣或夹子脏了怎么办?

酒精常用于临床擦洗,但请专业维修工程师了解到,由于酒精与金属的化学反应不明显,导线的使用寿命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最好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棉签擦拭导线金属接头。

为什么新者用心电监测血压,为什么第一次测量结果往往偏差较大?

许多心电图监测器具有记忆存储功能,如果最后一次使用监测器是高血压患者,使用后测量值未清除零,下次正常血压患者使用仪器第一次测量血压结果可能高,由于监测器自动校准功能,通常第二次测量血压结果接近患者自身状态。

九、心电连接探头附近导线外胶皮脱落,导线还能继续使用吗?

导线外胶皮在长期使用或接触化学物质时容易脱落。一般来说,触摸时感觉不到电流,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一家医院曾经发生过医生和病人在心电监测过程中使用胶皮脱落的导线 ** ,所以请不要让患者因为想节约成本而有安全隐患。

十、如何发现心电监测无创血压测量结果不准确?

验证合格的汞血压计是医务人员验证监护仪无创血压测量准确性的法宝。检查方法如下:选择病情稳定、能配合的患者同一侧肢体进行测量,第一次用监护仪测量,三分钟后用汞血压计进行第二次测量,三分钟后用监护仪进行第三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结果与第一次和第三次平均值进行比较。

如果相差10mmHg 以上可能存在问题。护士可以先找出袖带或连接管是否漏气。如果无法解决,应及时请设备部门专业人员处理。

检查袖带安全气囊的密封性方法:取出安全气囊后,将导气管与水银血压计的气囊连接,将安全气囊放入水中,然后呼吸。如果气泡逸出,袖带安全气囊泄漏。

监护仪的应用是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每台仪器都有详细的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再正确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转载,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https://www.mplent.com/news/1034.html

返回列表

热门产品